通過反復爭論,對裝飾在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可以給予適當估計:從發(fā)展的總趨勢著,建筑藝術的表現(xiàn)力主要應當通過空間、體形的巧妙組合;整體與局部之間良好的比例關系;色彩與質感的妥善處理等來獲得,而不應企求于繁瑣的、矯揉造作的裝飾。但也并不完全排除在建筑中&I以采用裝飾來加強其表現(xiàn)力。不過裝飾的運用只限于重點的地方,且力求和建筑物的功能與輕鋼龍骨硅酸鈣板隔墻結構有巧妙地結合。就整個建筑來講,裝飾只不過是屬于細部處理的范疇。在考慮裝飾問題時一定要從全局出發(fā),而使裝飾隸屬于整體,并成為整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任何游離于整體的裝飾,即使本身很精致,也不會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甚至本身愈精致,對整體統(tǒng)一的破壞性就愈大。為了求得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建筑師必須認真的安排好什么部位作裝飾處理,并合理地確定裝飾的形式(如雕刻、繪畫、紋樣、線條……);紋樣、花飾的構圖;隆起、粗細的程度;色彩、質慼的選擇等一系列問題。裝飾紋樣圖案的翅材,可以結合建筑物的功能性質及性格特征而使之具有某種象征意義。例如毛主席紀念堂中所使用的向日葵、萬年靑、松柏、花環(huán)等,都可以借助其象征意義而突出建筑物的性格。但這并不是說凡裝飾都必須具有象征意義。牽強附會地用裝飾作象征,反而會弄巧成拙、甚至使人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和建筑創(chuàng)作一樣,裝飾紋樣的圖案設計,也存在著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我國傳統(tǒng)建筑在裝飾紋樣方而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豐富的遺產(chǎn),解放后新建的許多大型公共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從中吸取了有益的營養(yǎng)。但是應當看到:如果原封不動地搬用,必然會與新的建筑風格格格不人。為此,還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大膽地創(chuàng)造出既能反映時代、又能和新的建筑鳳格協(xié)調一致的新的裝飾形式和風格。
裝飾紋樣的疏密、粗細、隆起程度的處理,必須具有合適的尺度感。過于粗壯或過于一會因為失去正常尺度感而有損于整體的統(tǒng)一。所謂"過于"主要是對人們習見的傳統(tǒng)形式而言的,例如卷草或回紋,這種圖案在傳統(tǒng)的建筑中雖然有大有小,但一般地講總有一個很大和瑯小的極限,如果超出這種極限,如同低劣的舞臺布景中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那樣,就不免會使人感到驚奇。尺度處理還因材料不同而異。相同的紋樣,如果是木雕應當處理得纖細一點;如果是石雕則應當處理得粗壯一些。再一點,就是要考慮到近看或遠看的效果。從近處看的裝飾應當處理得精細一些;從遠處看的裝飾則應當處理得粗壯一些。例如欄桿,由于近在咫尺,必須精雕細刻;而高高在上的檐口,則應適當?shù)卮謮?mdash;些。建筑裝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雕刻、繪畫、紋樣外,其它如線腳、花格墻漏等都具有裝飾的性質和作用,對于這些細部都必須認真地對待并給予恰當?shù)奶幚怼?/span> 本文地址:http://www.iue-trading.com/guisuangaiban/1384.html